為什麼只有覺察是不夠的?

· 情緒心理學

當遇到讓我們情緒波動的事件或情境時,會直接出現一股「不蘇胡」、「不好過」、「很難受」,有時是隱隱約約、模模糊糊,搞不太清楚是什麼的情緒,有時候只是堵在心上悶悶的,有時又會出現一種十分巨大但卻不可言說的失控感,彷彿著在看好來塢式災難電影的情節,場景中的建築物一處又一處地被炸壞了、崩塌了,情緒緊繃到不行,甚至忘了要呼吸。

我見過許多參加過坊間偏向認知或行為療法的訓練課程的同學們,與他們互動時發現他們確實可以利用課程中學習到的工具或作法,對個人和生活發展出較多的覺察力,他們知道自己自己是怎麼想的,自己體驗的感受又是什麼,但就是很難穿越,同樣的議題會卡很久,甚至好多年。

我們不斷上課和學習的目的,就是不想耽溺在那個無間道的迴圈裡,但為什麼還是陷在其中?

首先,你可以試者想像一個人隨身帶著一個自我監控器,隨時隨地的監督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然後拼湊自己為何會出現這類行為的線索或根據,然後再次賦予這個迴圈一個主觀的意義,賦予這個意義的同時便又產生另一個「不蘇胡感」,就這樣,一個迴圈連結一個迴圈,永不止息的監督觀察創造出永不止息的迴圈群。這就是人們的情緒和感受的樣態,為了說明,我舉了以下三個例子:

第一個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你看,我就是因為這樣,才變成那樣的」;「我本來就知道我就是這樣的人」,這種反應的背後表達出某種程度的無能為力(情緒),有種宿命論的無奈感(情緒),既然如此就不必改變了。

 第二個是自我鞭斥,無地自容

人們常反映出來的行為是不斷在進行解釋,目的是要告訴別人他不是這樣的,為了強化與證明他不是這樣的人,他不能改變,一旦選擇改變就是打自己一耳光,通常有這類想法的人是因為不自覺地把自己某些缺點或缺陷放大、再放大,或是以偏概全,「你看,我一直都有覺察,但真的覺得自己真的好糟糕,有這麼多的缺點,什麼事都做不好...」這其中充滿了自責與羞愧感(情緒),所::不是不斷解釋、再解釋,就是躲回自己的世界不讓別人靠近。

你說他沒有覺察嗎?好像也未必,他只是知其然,就是看清了花的樣子,但發現花的樣子不是自己以為的那樣;不知其所以然,他還困在這朵花怎麼長得和他以為的竟有著天壤之別的矛盾和疑惑中。解釋很容易衍生出價值的判斷,如此一來會禁錮我們的思想,阻礙改變的發生。

第三個叫做有夠驚嚇,迅速逃離

通常在探索或覺察的過程中,有些人會被未知的自己驚嚇(情緒)到,尤其是那個顯露出來的部份是自己不喜歡的,接著,有可能從「見笑」(羞恥感)轉成「生自己或別人的氣」(憤怒感)。

 就像是好友們相約到海邊景點度假,那了那裏你才發現沒帶到自己的泳衣,而附近商店就只有賣比基尼式的泳衣,朋友慫恿著說反正到海邊大家都一樣,不會有人特別在意的,你也認為自己的身材還可以,所以就買了套比基尼泳衣穿在身上,走到海邊的路上經過了某家店面深色的櫥窗,你不小心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不看還好,定神一看,你看到自己肚子上的那圈肥肉被擠壓,可笑的突兀感讓你幾近崩潰邊緣。

平常穿著衣服刻意掩蓋還行,但是現在這樣,很難令人接受。於是,你對朋友說,你突然感到身體不太舒服,要回飯店休息,接著幾天的假期,你想盡各種藉口逃避去海邊玩的行程,回來後,你發誓從此之後一定要把肚子上的那圈肥肉藏好,絕不能讓它出來嚇人。

覺察和接納要同時發生,才能真正穿越!

 如果只是耽溺在探索和覺察中,就像是霧裡看花終於看明白了花的樣子,但仍然看不到花的本質,因為肉眼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就用「霧裡看花」的例子,來解釋從覺察到接納的階段,覺察是霧裡看花,用了許多的工具和途徑,就是要看清楚那朵花長得什麼樣,為了拼湊自己為何會出現這類行為的線索或根據,最常和自己出現對話是: 我怎麼了?是什麼讓我這樣?

終於看到了這朵花,一直以為那是朵紅色的玫瑰,看清之後才發現它其實是紫紅色的圓仔花,可能和我想的一樣或不一樣,但我仍然帶著善意和了解,趨前聞聞它的味道,它的味道或許並不是我喜歡或熟悉的。

也嘗試碰觸花瓣,細細感受它摸起來像是什麼,這種觸感可能讓人很陌生;也可能會再仔細觀察整朵花的樣子,不論是看得到、聞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關於這朵花的一切訊息,不論喜歡或討厭,都收下。然後說:「哦,原來我是這樣喔!」

我對這朵花從內到外所知道的一切訊息,沒有任何評價。真正的「接納」不會帶有任何的評價、批判或指責,這真的很不容易,尤其對於總是擔心他人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更是困難。

我們所探索、覺察出來的自我面向,確實都真切地存在過。有些個我,我很喜歡、很滿意;有些個我,我很不喜歡,甚至到了厭惡的地步,那些厭惡情緒的底下,埋藏著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失望,或是我們始終符合不了別人對我們期待所引發的罪責感和沮喪感,而讓我們在無間道中輪迴受苦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如果只是用某個、單一片刻、面向的我來看自己,那麼將看不到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或者可以預測,將會陷入在某個讓人沮喪的那個我裡,輪迴再輪迴,反覆不間斷地受苦。

 我們一心想要成長,擁有智慧,最終能離苦得樂,於是在自己的內在下了好大的功夫,不斷地去挖掘關於自己的真相(覺察),但如若沒有以「接納」為根本,那麼這朵離了根的花,即便能美麗地綻放,過沒幾天仍舊會枯萎消逝,而隨著花朵消逝殘留在空氣中的各種情緒,也因無法被辨識或處置讓人更加不安與不知所措。